曹春香研究員在北京沙塵暴遙感診斷研究方面取得突破
來源:發(fā)布時間:2014-08-13
近日,遙感科學國家重點實驗室曹春香研究員作為第一作者、重點實驗室為第一單位的學術論文“Characteristics of aerosol optical properties and meteorological parameters during three major dust events (2005–2010) over Beijing China”在期刊“Atmospheric Research”(影響因子2.421)第150卷發(fā)表(http://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pii/S0169809514002853)。這一研究成果是本實驗室曹春香研究員所帶領的環(huán)境健康遙感診斷團隊與美國查普曼大學(Chapman University)Ramesh Singh教授合作完成。
該文以北京2005年至2010年間的3次沙塵暴事件為例,利用后向軌跡模型分析了北京沙塵的來源,并利用地面觀測數(shù)據(jù)AERONET和衛(wèi)星數(shù)據(jù)(MODIS,AIRS)綜合分析了北京沙塵暴期間氣溶膠和氣象參數(shù)的特征變化。結果顯示氣溶膠光學特性和氣象參數(shù)在沙塵與非沙塵天氣下具有顯著的差別。沙塵天氣下,氣溶膠光學厚度增高,而?ngstr?m 指數(shù)減少;從氣溶膠大小分布,單次散射反照率,以及折射率的變化上也可明顯發(fā)現(xiàn)粗顆粒物的出現(xiàn);而且發(fā)現(xiàn)基于AIRS衛(wèi)星獲得的一氧化碳體積混合比和水汽質量混合比在沙塵天氣下具有相反的變化。本文的研究成果有助于在地表或者地表之上定量評價沙塵暴對區(qū)域氣象和氣候的影響。
圖1 北京沙塵暴期間的MODIS影像(a)2005年4月28日,(b)2006年4月17日,(c)2010年3月20日
圖 2 后向軌跡模型分析北京沙塵的來源
- 附件下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