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測繪學會深空探測遙感測繪工作委員會成立
來源:發(fā)布時間:2023-02-16
2023年2月8日,中國測繪學會深空探測遙感測繪工作委員會(以下簡稱“工委會”)成立大會在北京召開。中國測繪學會領導,工委會主任委員、副主任委員及委員代表,有關單位領導和專家30余人出席線下會議,工委會其他委員200余人通過線上方式參會。
該工委會依托中國科學院空天信息創(chuàng)新研究院(空天院)建設,主要職能任務是:圍繞國家重大戰(zhàn)略需求,開展深空探測遙感測繪科學論證和學術咨詢工作;組織深空探測遙感測繪學術交流活動;搭建深空探測遙感測繪科學與技術攻關平臺,服務科技創(chuàng)新;開展深空探測遙感測繪教育和科普工作、人才舉薦等。工委會現(xiàn)設有主任委員1名,副主任委員15名,委員200余名。委員所在單位分布在深空探測遙感測繪相關的國家級科研院所、高等院校、重點實驗室、工程企事業(yè)單位。
中國測繪學會理事長宋超智出席會議并講話。他強調,深空探測是世界科技發(fā)展的前沿領域和綜合國力的體現(xiàn),遙感測繪技術在深空探測任務中發(fā)揮著不可替代的支撐作用。他提出工委會要瞄準國際國內深空探測的前沿熱點,組織豐富多樣的學術技術交流活動,推動遙感測繪技術與我國深空探測任務的深度融合。
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工程院院士、武漢大學李德仁教授在致辭中指出,工委會要面向國家深空探測重大需求,將學科發(fā)展與國家需求緊密結合,拓展遙感測繪前沿技術,加強多學科交叉融合,為我國深空探測事業(yè)做出遙感測繪學科的重要貢獻。
中國科學院月球與深空探測總體部主任鄒永廖研究員介紹了我國未來月球與深空探測發(fā)展規(guī)劃,對工委會成員在前期月球和火星探測中的貢獻給予了肯定,期待工委會在后續(xù)深空探測重大任務實施和科學研究中發(fā)揮重要作用。
空天院副院長張兵研究員指出,工委會成立恰逢其時、意義重大。空天院作為工委會掛靠單位,將發(fā)揮在深空探測設備研制、遙感測繪技術研發(fā)、重大工程應用等方面的人員和技術優(yōu)勢,履行掛靠單位管理職能,繼續(xù)為工委會的各項活動提供大力支持。
空天院遙感科學國家重點實驗室常務副主任柳欽火研究員等領導和專家出席會議并致辭;工委會主任委員李斐教授介紹了工委會成立背景及組建情況。會議由工委會副主任委員兼秘書長、空天院邸凱昌研究員主持。圍繞工委會建設和后續(xù)工作計劃,副主任委員和部分委員代表提出了許多具有建設性的意見和建議,進一步明確了工委會工作思路和重點任務,為做好深空探測遙感測繪的相關工作奠定了基礎。
工委會秘書處設在遙感科學國家重點實驗室。實驗室的行星遙感團隊長期從事行星遙感前沿技術攻關與應用研究,研發(fā)了地形三維重建與視覺導航定位技術與軟件,業(yè)務化應用于嫦娥三號、嫦娥四號、嫦娥五號月球探測任務和天問一號火星探測任務,為工程做出了重要貢獻。在嫦娥四號著陸區(qū)地形演化、礦物反演與溯源,天問一號著陸區(qū)橫向風成脊形貌特征與古風場指示意義等方面取得多項重要科學成果。根據(jù)嫦娥五號月球樣品的同位素年齡和著陸區(qū)撞擊坑統(tǒng)計結果,建立了新的月球年代函數(shù)模型,為月球和行星科學研究提供了更精確的“時間標尺”。
- 附件下載
-